2009年11月13日 星期五

貝 沙 灣 高 層 3530 萬 承 接
  (星島日報報道)貝沙灣本月交投穩定,至今暫錄得約六宗成交,其中四期五座高層B室,面積約二千四百三十八方呎,以三千五百三十萬元成交,折合呎價約一萬四千四百七十九元。另外,四期二座中層B室,面積約九百一十三方呎,日前亦以一千零三十八萬元成交,呎價約一萬一千三百六十九元
古天樂等 1.26億購貝沙灣
欄名:市場快訊

擅於投資物業的藝人古天樂,近日再度入市,上月以逾1.26億元向發展商購入薄扶林貝沙灣5期洋房。

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,百利寶製作有限公司上月以1.2628億元購入貝沙灣5期雙號屋,該公司董事包括古天樂及李綺雯。洋房面積約6,314平方呎,呎價2萬元。

西 半 山 天 匯 呎 價 33658 元

  (星島日報報道)恒基系內西半山天匯,土地註冊處成交登記陸續浮現,而昨日資料指,再有一個中層單位以每方呎逾三萬三千元售出,亦是至今唯一以個人名義登記的成交,即成為該盤自開售後,首個身分曝光的買家;而有代理指出,買家為內地客,打算購入單位自用。

  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,恒基天匯再錄一宗成交,為二十一樓B室,成交價九千四百五十一萬三千元,以建築面積二千八百零八方呎計,平均呎價三萬三千六百五十八元;新買家是以個人名義登記,為陳鍚濱(CHAN SAK BUN,SUSAN)。

  有市場消息指,由於上述成交為唯一透過代理售出的單位,故登記與早前二十四宗分開,而有代理透露,新買家陳氏為內地客,


打算以上址作為與家人在港的住所,故購入單位作自住之用。而至今土地註冊處已顯示天匯共二十五宗成交資料,當中只有出現上址買家的個人名稱,其餘二十四名買家,都以海外註冊公司作登記。

  恒基營業部總經理林達民表示,該盤至今售出二十五伙,但由於要保密買家身分,故不能披露任何有關買家資料,或涉及金額;但買家中有人購入一伙以上的單位;另外,由於系內有多個新盤部署推出,故天匯將考慮在短期內封盤。

  另外,恒基發言人昨日證實,天匯售出的單位中,有一名大手買家連購三層、合共六個單位;當中包括以呎價逾七萬一千二百及六萬四千六百元售出、位於六十八樓A及B室的複式單位。

  該名買家同時購入兩層、位於中低層的四伙,但暫時不會透露買家身分及所涉及的金額。有市場消息指,買家有機會為內地富豪。
2009-11-14

2009年11月13日星期五

神秘財團 購天匯24單位
全以海外公司持有 同用發展商律師

恒地(00012)旗下西半山天匯,上月一個複式單位以呎價7.1萬元成交,創環球分層住宅呎價新高而轟動市場。本報查核該項目24個成交單位的註冊,發現全部均由海外公司名義登記,明顯避免董事身份披露,令交易更耐人尋味。

而上述24公司,由4間海外公司持有,反映24交易背後買家有一定關連。

業界︰多採用自己律師保利益

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,天匯暫時有24宗登記,涉及總成交額近32億元,而每單位成交價格的確與發展商早前公布的相同。當中兩個引起市場注目的複式單位,包括68樓A室及B室,分別以呎價7.1萬及6.4萬元成交,其他分層單位呎價介乎2.4萬至4.2萬元,最平入場費約6,810萬元。

單從價格而言,天匯的確是香港最矜貴的豪宅項目,可是,成交資料與它的「身世」同樣傳奇。首先,24個單位全部由海外公司持有,香港公司註冊處的資料根本不能顯示買家的真正身份。以呎價7.1萬元68樓A室為例,由一家名為「財金有限公司」的本地公司持有。可是,這家「財金有限公司」背後卻由一家英屬處女島的註冊公司READY-MADE INCORPORATIONS LIMITED持有,香港人很難查證其公司董事身份。

雖然不少豪宅買家為隱藏身份,習慣以海外公司持有物業。可是,上述24間公司只由4間海外公司持有,反映24宗交易其背後買家有一定關連。

再者,24間公司(24個買家)不約而同地採用恒地提供的律師樓(羅文錦律師樓),雖然新盤買家選用發展商提供的律師樓並不出奇,但是有業界人士指出,貴重物業的買家,絕大多數會採用自己的律師,以保障自身的利益。業界認為,天匯買家這種做法並不常見,有機會是由一組買家購入,或由一組有關連的人士購入。

恒地未評論 買家是否關連

恒地營業部總經理林達民昨日回覆本報查詢時,沒有評論買家是否有關連,只強調天匯共售出25個單位,其中24伙已登記,由24個不同法人團體持有。

不過,恒地早前曾暗示,買家為中資背景人士,惟業內人士指出,中資客鮮有以海外公司持貨,例如中國重汽(03808)上月以2.328億元,購入薄扶林貝沙灣5期單號屋,土地註冊處資料清晰顯示,上述洋房由中國重汽(香港)國際資本有限公司登記,而董事亦清楚列明,包括童金根及韋志海等。童金根為中國重汽執行董事,韋志海則為副總裁兼執行董事。

撰文:何媛玲、黎煥成

2009年7月8日 星期三

永泰懿薈售近半 西摩道項目接力

隨着港島區豪宅呎價反彈,發展商亦趁機推出物業。市傳由外資基金Macauland持有的薄扶林Aqua三十三號翻新項目近日已開售,估計已累售約十伙,佔單位總數約兩成四,呎價介乎八千至一萬元。另外,永泰亞洲旗下西半山西摩道住宅項目,亦計劃在短期內開售。

Aqua三十三號推售

據代理指出,Aqua三十三號合共設四十二伙,單位面積介乎一千四百三十四至二千零二方呎,估計已累售約十伙,售價由一千一百四十七萬元起。資料顯示,Aqua三十三號原址為嘉樂台,位於金粟街三十一至三十七號,過去一直由裕泰興羅氏家族或有關人士持有作收租用途,在去年三月以約四億元售出。

至於永泰亞洲繼旗下九龍科發道懿薈累售五成單位後,計劃在短期內推出同系的西半山西摩道住宅項目。

集團企業拓展總監李簡鳳玲【圖右】表示,發售詳情短期內公布,強調發展概念與懿薈相若。資料顯示,西摩道項目總樓面面積約十四萬七千方呎,合共八十餘伙,面積逾二千方呎。

她表示,懿薈至累售約二十一伙,佔單位總數近五成,已達今年銷售目標,呎價介乎一萬一千七百至一萬四千七百元,售價則介乎二千七百四十五萬至三千六百七十二萬元,累積加幅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八,合共套現約六億五千萬元,其中一位買家斥資六千六百萬元,購入中高層全層二伙。

該盤計劃在短期內封盤,尚餘單位將保留至明年第三季現樓時才推售,預期屆時豪宅樓價將有三成上升幅度

2009年7月7日 星期二

貝沙重售沽近10伙 呎價逾1.2萬

一綫豪宅樓價超越97年,連帶重售的一手豪宅也受捧,有指韓國基金未有完成買賣合約的薄扶林貝沙灣6期6座近30單位,上周旋即獲買家吸納近10伙,呎價1.2萬至1.4萬元。

盈大(00432)消息人士表示,該座可發售的個別單位上周獲買家洽購,已售出逾3成單位,但未有透露此批是否為韓國基金未完成交易的重售單位,只稱當中出售單位包括9樓C室,約以每呎1.23萬元出售。

另多年持有紅山半島D段洋房的金濤汽車集團或相關人士,剛以約4,380萬元出售,面積2,627呎連799呎花園,業主99年約1,900萬元購入收租,帳面獲利約2,480萬元,金濤集團相關人士接受查詢時指因涉及私人問題不便作答。

美聯估豪宅價續升

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,中半山雅賓利上月錄得2宗成交,其中18樓A室,由華廈置業(00278)主席鍾棋偉及相關人士購入,成交價約5,500萬元。另消息透露,震雄集團(00057)執行董事蔣麗苑或有關人士,上月底購入大埔康樂園東路單號屋,面積約3,100平方呎,及連2,800呎花園,成交價約1,860萬元。

另美聯集團(01200)執行董事兼集團住宅部行政總裁陳坤興昨於記者會上表示,市場信心回升,相信09年全年豪宅二手交投可達3,500宗,豪宅樓價可上升25%。

撰文:劉兆昌、文偉豐
上一篇 | 下一篇

2009年6月19日 星期五

帝景園3000萬沽 兩月賺600萬

近期豪宅頻頻錄得短綫獲利個案,美聯物業(01200)助理聯席董事莊樹勤表示,中半山帝景園4座中層A室,以3,000萬元沽出,面積1,970平方呎,呎價15,228元。原業主今年4月以2,400萬元購入上址,短短兩個月帳面獲利600萬元離場。

太古西灣臺項目 力爭寬高限
函當局建議增至135米 騰出土地綠化

繼西摩道及太古坊項目成功爭取突破原定高限重建後,太古地產正就遭城規會否決的西灣臺項目,去信a展局力爭放寬高限,並羅列理據證明放寬高限為項目及社會帶來好處;該行動結果,將對日後同類型項目有關鍵性影響。

太古地產董事及總經理白德利(Guy Bradley)昨在記者會上表示,該集團鰂魚涌西灣臺住宅重建項目,因發展高度過高而遭城規會否決,集團現正草擬信件,短期內去信發展局,要求不要一刀切加入高度限制,在可行的情況下,可為發展項目提供彈性。

城規會早前設定高限120米

該集團於08年就西灣臺1至10號項目,地皮面積約2.85萬平方呎,向城規會申請以地積比5.8倍及建築物高度170米(主水平基準以上)發展,興建1幢37層高住宅,提供108伙,但城規會因建築物過高而否決該申請。

其後城規會修訂「鰂魚涌分區大綱圖」,就西灣臺用地設定高限120米,太古地產認為,在有關高限下,項目需要興建2幢住宅,加上地盤有發展限制等,建議放寬高限至135米,使項目可作單幢發展,認為這設計對比鄰大廈較佳,亦可騰出土地作綠化,但城規會同樣未有接納。

「肥矮建築 易造成圍牆效應」

白德利對於政府一刀切就各區用地全面加入高限並不支持,因為發展商就發展項目被迫向橫發展,興建一些既矮且肥的建築物,容易造成「圍牆效應」,相比之下,其實一些高而窄的建築物,反而對空氣流通有更佳效果,同時亦可騰出更多地面的公共空間。

太古過去相繼成功就西半山西摩道重建項目,爭取興建1幢達50層高住宅,另位於太古坊的多盛大廈及康和大廈現址,准由高限130至200米放寬至225米,而和域大廈現址則准由160至170米放寬至195米,有利重建。集團現計劃就該3幢工廈,重建為高樓底的甲級商廈,有助鞏固集團區內物業王國。

撰文:馮玉萍

2009年5月14日 星期四

南灣御園餘貨 半月售約80伙 

近日新盤市場缺乏大型新盤推售,市場焦點反而被餘貨項目搶去,例如泛海國際(00129)旗下香港仔南灣御園,短短半月內售出約80個單位,平均呎價約7,200元。

呎價約7200 尚約100伙可售

美聯物業(01200)董事楊永健表示,南灣御園買家多元化,當中約50%客源為外籍人士,其餘均為內地客及本地買家;此外,由於本港息口低企,有見供抵過租持續,約40%買家為租轉買個案,其餘均為用家及長綫投資者。

據悉,南灣御園現時尚有約100個單位可供發售,最平入場費約470萬元,呎價約6,300至6,400元之間。

2009年5月7日 星期四

南 灣 御 園 優 惠 奏 效 沽 20 伙
泛 海 香 港 仔 南 灣 御 園 於 過 去 一 周 連 沽 約 二 十 伙 。
  (星島日報報道)市道回穩,買家入市意欲上升,泛海香港仔南灣御園推出「二按首兩年免息免供」付款優惠後,於過去一周沽約二十伙,每方呎約由六千至八千餘元不等,當中約一半為租轉買的用家,發展商有見反應不俗,將繼續研究全新置業優惠。

  泛海執行董事關堡林表示,近期股市樓升雙雙回升,旗下南灣御園早前推出「二按首兩年免息免供」付款優惠後,反應理想,於過去一周沽出約二十伙,呎價約由六千至八千餘元不等,套現一億二千萬元。

  由於二按借貸成數可達樓價兩成半,買家只需付半成首期便能置業,加上供款與租金相若,故吸引不少租客入市。上周的成交當中,約有五成為租轉買的用家;基於該項目已入伙,亦有外區長投
資者入市,預料租金回報率可達四至五厘。

  關堡林續稱,未來將會繼續研究推出全新置業優惠,該項目本周將會繼續開放現樓示範單位及推售。另外,上周末印尼基金De Monsa劉姓資深投資者曾到場參觀,關氏指出,該基金的確有意洽購,涉及單位數目逾二十伙,惟目前仍在磋商階段。

  南灣御園位於香港仔大道,共提供一百八十個單位,單位面積介乎六百八十七至二千方呎,主打兩房戶,每戶均設露台,其中發展商將保留所有A、E室、以及二十六樓上以單位作收租用途,涉及單位約一百伙,預料每方呎租金約三十五元水平
 
2009-05-08

2009年5月3日 星期日

印尼財團7千萬 洽南灣12伙 
半山壹號2期屋 獲億元預留呎價2.75萬

人類豬流感正式登陸香港,但對一手樓市暫時未見太大影響,過去數天一手新盤錄得約120宗成交,多個新盤先後錄得大手掃貨個案,例如印尼資金De Monsa昨日重出江湖,以約7,000萬元洽購香港仔南灣御園12個單位。

投資者續掃新盤 一手銷情平穩

除了資深投資者相繼入市後,用家的入市意慾仍強,市場消息透露,長實旗下何文田半山壹號2期,一座面積約3,500平方呎的雙號屋,剛獲用家以近1億元預留,呎價約2.75萬元。其次,早前獲預留的8個分層單位,呎價介乎1.1萬至1.46萬元。

代理指出,泛海旗下香港仔南灣御園繼早前大幅劈價40%重售餘貨單位後,近日又推出一、二按2年免息免供優惠,變相再減價3.5%至4%。近一年甚少涉足住宅市場的印尼資金De Monsa也心動,主席劉常仁昨日下午2時許,親到南灣御園現樓參觀,至下午6時許,消息指De Monsa大手購入12個964呎的3房單位,涉資6,000至7,000萬元。

劈價40%重售 劉常仁到場參觀

泛海執行董事關堡林回應相關消息時指出,De Monsa主席劉常仁昨日的確到南灣御園參觀,並積極洽購單位,但是由於他沒有親身招待,故至昨晚為止仍不知道是否已經落實入市。

其次,新地旗下九龍站天璽昨日首推星鑽璽F室(886平方呎),兩天來售出8個單位,其中資深投資者鄭躬洪以約1,300萬購入一個60樓以上的單位,呎價逾1.46萬元。據悉,鄭躬洪近月先後購兩個天璽的單位,涉資2,500萬元,若連年多前購的凱旋門單位,鄭氏現於九龍站共持有7個單位,總值約1億元。

另外,長實地產投資董事黃思聰昨日強調,由於半山壹號2期尚未開價,對於所謂預留個案,發展商暫時不作評論。他又指出,自上周五開放示範單位,過去3日累錄300組買家到場睇樓。發展商希望給買家更多時間了解項目,故2周內才公布首批單位價單。

另一方面,面對豬流感侵襲,各發展商已作好準備,於示範單位及銷售處放置了酒精搓手液、消毒地氈,以確保買家能於安全的環境下參觀示範單位。不過,或許豬流感未於本港擴散,故記者現場所見,絕少參觀示範單位的買家戴上口罩。

撰文:文偉豐、黎煥成
前年26億掃貨 De Monsa復出 

印尼財團De Monsa大手洽購香港仔南灣御園,令市場嘖嘖稱奇。原因是該財團目前正因多項未能如期完成的物業交易,而遭多名賣家入稟殺訂及索償。

荊威4層未完成交易 遭殺訂

當中,在中環荊威廣場的撻訂官司,該財團更辯稱主席劉常仁可能因跌傷腦部,而導致出現大舉掃貨的不正常行為,以及被地產經紀施以不當影響,質疑交易效力。

據資料顯示,De Monsa在07年斥資26億元狂掃逾50個物業,當中不乏豪宅、商廈。

其中,中環荊威廣場11至13及15樓共4層,就是該財團於07年12月,以2.11億元購入。

不過,因為De Monsa沒有於去年12月沒有完成交易,故遭業主入稟殺訂2,100萬元及索償4,500萬元損失。

其實,除上述個案外,該財團早前亦因未能完成山頂歌賦山道28號8號屋及薄扶林貝沙灣8座26樓的兩個單位,而分別遭業主沒收訂金及追討賠償。

撰文:文偉豐

2009年5月1日 星期五

韓基金變陣 貝沙餘87伙全數上會 

金融海嘯令本港樓價大幅滑落,多個於過去兩年以高價大手購入新盤的外資基金,部分面臨撻訂危機,但隨着近期樓市氣氛改善,有基金改變策略。業界人士透露,於07年大手購入盈大(00432)薄扶林貝沙灣6期6座全幢的韓資基金Mirae Asset,近期已將餘下未完成交易的單位(約87伙)全數上會。

07年逾18億購6座全幢

業界人士認為,是次韓資基金全數為餘下單位「上會」,主要是由於近期整體豪宅市況向好,貝沙灣6期呎價及租金明顯回升有關。

貝沙灣6期入伙初期,租金明顯受壓,但隨租盤被消化,近期呎租已回升。區內代理指,除早前售出的部分單位外,該基金計劃將餘下單位全數作長綫收租。

韓資基金Mirae Asset於07年以約18.6億元,大手購入貝沙灣6期6座全幢104伙,平均呎價1.25萬元,去年全球面臨金融海嘯衝擊,本港整體豪宅呎價大幅回落30%,當中貝沙灣二手平均呎價曾跌至7,000餘元水平,加上銀行當時收緊信貸,於去年底正式收樓的貝沙灣6期面臨危機。

韓資基金早前與盈大達成協議,同意讓基金分批收樓,但強調在價錢上沒有提供任何折扣,維持平均呎價1.25萬元水平,基金於去年底以3.084億元,收取首批17伙單位及部分車位,隨即於市場放租,並已全數租出。

韓資基金尚餘一度未上會的87伙,其中21伙於2月份曾以確認人身份放售,平均呎價約9,405元,較平均購入呎價1.25萬元低約25%。另樂聲電子(00213)上月底以1.2億元沽出山頂種植道52號Abergeldie 1號屋,總樓面3,688平方呎。

撰文:何媛玲

2009年4月28日 星期二

堅道100號小業主 趁旺市放售12%業權
太古西半山重建項目 添變數

積極於港島西半山拓展版圖的太古地產,其位於堅道及衛城道交界項目,多年來獲批出最少4份建築圖則,當市場以為項目重建在望之際,其中堅道100號小業主,趁近日樓市小陽春,聯合12%業權放售,令該重建項目或受阻。

消息人士指出,自金融海嘯後,太古就西半山一帶的收購活動已略為放緩,同時降低收購價,而另一邊廂,小業主願意調減收購價的幅度,則與發展商出現差距,故令收購進展膠着。

據悉,太古多年前已部署收購堅道92至102號及衛城道18至22號業權,其中位於堅道100號舊樓小業主,趁近日樓市小陽春,遂把地舖及部分住宅單位放售,聯合12%業權,小業主代表指出,現正就該廈12%業權放售,若發展商有興趣收購可議價,但並沒有透露叫價。

堅道舊樓申建圖則 兩手準備

事實上,太古多年來按收購進度,向屋宇署申請多份不同規模的建築圖則,其中於2007年時,就整個重建項目,獲准興建1幢50層高的住宅連會所,涉及樓面面積約19.6萬平方呎。

及至上月,太古只就項目內的堅道92至94號及衛城道18至22A號舊樓,申請建築圖則,地盤面積大縮水,可建樓面面積僅約8萬平方呎,佔原先計劃重建用地可建樓面面積19.6萬平方呎的約四分之一。

太古此舉似乎已預料該重建項目或受阻,乃作出兩手準備,由於該集團已成功收購堅道94號全幢,故一方面就其有把握統一業權的地盤(即堅道92至94號及衛城道18至22A號)取得建築圖則,以便先行獨立重建,另方面若收購進展理想,亦可隨時合併重建。

持續併購 區內擁4大項目

太古一直在西半山一帶積極進行併購活動,並不斷擴大版圖,現時在區內最少有4個大型發展項目(見表),其中最大型首推西摩道2A至2E、衛城道23至29、衛城坊4A至6A號項目,正興建1幢50層高住宅大廈,樓面面積約20.66萬平方呎。另一個已統一業權的項目,為西摩道51至53號及堅道140至142號項目,擬建1幢38層高住宅大廈,樓面面積約7.58萬平方呎。

撰文:馮玉萍
太古西摩道舊樓 統一業權 
倘併鄰地可建逾300伙千呎戶 區內最大型

太古地產於西半山拓展版圖有新進展,集團於引例強制拍賣前,成功統一西摩道及衛城道多幢舊樓業權,可重建1幢37層高豪宅,若連同旗下比鄰正動工的西摩道及衛城坊項目,共可建約321伙千呎住宅單位,成近年區內最大型的豪宅發展。

太古地產集團去年初,以每伙劃一收購價500萬元,收購西摩道25A、B及衛城道14至16號共11伙業權,涉資約5,500萬元,其後亦積極收購周邊物業,並成功購入西摩道27至29A號逾90%業權,並向土地審裁處申請,引用《土地(為重新發展而強制售賣)條例》,收購餘下業權。

項目批建37層豪宅

但在引例強制拍賣前,太古終成功統一西半山西摩道25A至B、27至29A及衛城道14至16號全部業權,估計併購額逾1億元,現正進行拆卸工程,地盤佔地約1.3萬平方呎,地積比率約9倍,可建總樓面約114,462平方呎,已獲批出建築圖則,可建1幢37層高的豪宅。

根據該集團原先方案,目標是收購西摩道25至35號及衛城道14至16號,並於07年獲批出建築圖則,准建1幢50層高豪宅連會所,涉及樓面約19.55萬平方呎,但由於31至35號未能成功收購,故最後決定縮細地皮範圍。

合併鄰地 達協同效應

由於上述西摩道及衛城道重建項目,坐落於同屬太古地產旗下、位於西摩道2A至2E、衛城道23至29號、衛城坊4A至6A號重建項目隔鄰,故不排除太古就兩地以分期形式發展,藉此產生協同效應。

該兩地盤合共可建總樓面約321,062平方呎,若按平均單位面積1,000平方呎計算,合共可提供約321伙千呎豪宅戶,成為近年西半山最大型的發展項目。

不斷物色周邊舊樓 拓版圖

另外,由於現時太古成功在西摩道設據點,並不斷物色周邊舊樓收購機會,藉此擴大於西半山的版圖。

除上述項目外,該集團於區內尚有兩個已統一業權的項目,包括西摩道51至53及堅道140至142號項目,計劃重建1幢38層高住宅;及堅道92至94號及衛城道18至22A號舊樓,可建1幢50層28層高住宅連會所。

2009年1月20日 星期二

滙豐證券部高層 18萬租貝沙洋房 

豪宅租金回落,有租客以舊租金承租更優質的單位,市場透露,一名原租住薄扶林貝沙灣分層特色戶的滙豐銀行證券部高層,近日以月租18萬元,承租2期單號洋房,面積約4,600平方呎,呎租約39元。

區內代理表示,以呎租39元可承租貝沙灣洋房,可用吸引形容,因為在去年樓市暢旺時,呎租39元只可承租普通的分層單位,當時頂層複式戶呎租逾50元,洋房租金更達60至70元水平,以是次租出的洋房租金計算,租金較高峰期回落逾35%。

另中半山帝景園高層複式戶,獲買家出價8,300萬元洽購

元朗葡萄園個別洋房呎租跌破10元水平,美聯物業(01200)助理區域經理呂偉雄表示,其中美冬大道雙號屋,面積3,165平方呎,早前以3萬元租出,平均呎租僅9.5元。

二手豪宅方面,市傳跑馬地禮頓山6座低層特色戶,以約4,100萬元沽出,面積約2,227平方呎,呎價18,410元。

雅賓利複式 8280萬易手

市場消息指,南區陽明山莊低層59室,面積2,628平方呎,以約2,342萬元成交,呎價8,912元。

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,中半山The Albany(雅賓利)高層複式B室,本月獲Esther & Victor Limited以8,280萬元購入,該公司董事包括梁小蓮及盧耀鴻,盧耀鴻於月初剛以4.45億元,沽出持有的淺水灣道85號大屋。

撰文:何媛玲

2009年1月12日 星期一

美 麗 臺 收 購 價 逾 五 成 業 主 接 受
近 日 有 財 團 向 小 業 主 提 出 收 購 , 出 價 三 十 億 元 。
  (星島日報報道)近日有財團向小業主提出收購,出價三十億元,雖然較高峰時期出價三十五億至三十九億五千萬元,減價逾一成四,惟小業主態度仍積極,消息人士透露,最新進展為逾五成小業主接受收購,每戶收取五十萬元訂金,若然於今年六月底收取九成或以上業權,收購即受大功告成。

  消息透露,擁有一百九十六戶的美麗臺,最新有一百名業主與收購財團簽署協議,願意接受收購,其中條款為,為避免去年出現「有出價無買家的情況」,小業主要求中介人將買家名稱遞交予律師樓,並向賣方支付每戶五十萬元作為收購訂金,有關款項並需要以本票支付,目標為今年六月底集齊九成業權,若然屆時不到九成業權,可將收購期限延長至八月底。

  根據現時收購價三十億元計算,美麗臺每方呎以實用面積計算,收購價一萬四千七百八十元,單位涉資一千零二十四萬元至一千九百二十八萬,較區內物業現時市值介乎九千至一萬元,高出約五成。

  據小業主表示,雖然財團現時出價,較高峰的三十五至三十九億五千萬元,減價逾一成四至兩成四,惟考慮到現時樓市已全面回落,加上美麗臺所位處的西半山,地積比亦已降低,因此,有關的收購價可以考慮。

  美麗臺出售計畫一波三折,至今逾三年時間,於○五年,小業主釀醞將物業推出,直至前年一月,才正式委託代理行標售,兩個月後收到逾三份標書,其後恒基曾積極收購,並因此為物業入則,惟直至去年一月,因未能達致指定成數而放棄收購。去年三月,小業主甄選中介人作為代理,參與的有田生、第一太平及良策,其中,田生出價逾三十八億元,並透露代表九龍建業收購,但小業主選擇了出價最高的良策,出價達三十九億五千元,及後收購未見兌現,買家亦沒有出現。

2009-01-13